七夕宴宣猷堂各赋一韵咏五物自足为十并牛女一首五韵物次第用得帐屏风案唾壶履① 其四 唾壶

蕴仙此还异,掌漏翻非役。
侍臣乃执捧,良宾乃投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宴会上的一个有趣场景——"唾壶"(相当于今天的痰盂)的使用。诗人通过反差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唾壶在不同人手中的不同命运。

前两句"蕴仙此还异,掌漏翻非役"用夸张手法说:这个唾壶放在仙人那里可能另有妙用,掌管计时(掌漏)的官员也不会拿它当工具。这里用"仙"和"官"来抬高唾壶的"身价"。

后两句转入现实画面:在宴会上,侍从恭敬地捧着唾壶("执捧"),而尊贵的宾客却随意往里面吐痰("投掷")。通过"侍臣"和"良宾"的对比,既写出了古代宴会的礼仪细节,又暗含一丝幽默——同样一个器物,在不同人手里待遇天差地别。

全诗妙在把最不起眼的日常用品写得活灵活现,通过身份差异制造趣味性,让读者仿佛看到古代宴会上侍从小心伺候、宾客随意使用的生动画面。这种将平凡物件写出层次感的写法,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生活观察力。

陈叔宝

陈后主陈叔宝(553—604年),字元秀,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公元582年—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589年(祯明三年),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