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永明寺

附郭山光峭若烟,倚空楼殿白云巅。
孤轩半出青松杪,颢气疑游碧汉边。
惜别拟留风外燕,伤秋因感雨中蝉。
人家掩映藏鱼浦,岛树扶疏没水天。
痛饮岂同莲社客,狂歌聊许竹林贤。
忘形且尽尊前乐,休忆楼岩与济川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游永明寺》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游寺时的内心感受。我们来一步步分析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1. 开头的自然景象:诗一开始,诗人描写了寺庙所在的山景,“附郭山光峭若烟,倚空楼殿白云巅。”这里运用形象的比喻,将山光比作若隐若现的轻烟,而寺庙的楼阁则像是镶嵌在白云之上的楼阁。这样的景象既渲染了环境的空灵超脱,又显得富有诗意。

2. 环境中的细节:“孤轩半出青松杪,颢气疑游碧汉边。”紧接上一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寺中的一间孤亭,它仿佛从青松之上半露,而清新的空气似乎也飘到了碧蓝天边。这里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高远。

3. 情感的表达:“惜别拟留风外燕,伤秋因感雨中蝉。”接下来,诗人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离别时,他想留住那随风飞翔的燕子;秋天到来,听到雨中的蝉鸣,不由得感伤。这两句展现出一种离别与季节变换带来的淡淡哀愁。

4.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人家掩映藏鱼浦,岛树扶疏没水天。”接着,诗人描述了远处渔民的村落与水边的树木。画面中,自然景致与人类生活和谐共存,展现出一种质朴和谐之美。

5. 自我表达:“痛饮岂同莲社客,狂歌聊许竹林贤。”诗人表达了自己不同于古代饮酒畅谈的莲社,也不如竹林七贤那样狂放不羁。这里透露出诗人或许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6. 结句的劝慰:“忘形且尽尊前乐,休忆楼岩与济川。”最后,诗人劝慰自己暂且忘却世俗的烦恼,享受眼前的快乐时光。不要去思虑那些遥远的楼台或济川之事,强调了当下的愉悦与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永明寺周围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在此景中流露出的情感。它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渴望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愿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