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必明北上

天寒霜霜繁,岁晏日月驶。
周子何仓星,孤征诣燕蓟。
寥寥抱遗经,皦皦蓄幽志。
青云既交芳,白首期一试。
苍松多劲枝,老鹤负奇气。
扶摇信可捕,高冥不难致。
泮林日影疏,子衿气沦香。
侧儜典型人,复理俎豆事。
明年候薰风,矫首江南洚。
顾偕鲁诸生,敬揽叔孙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周必明的读书人在寒冬时节独自北上求学的场景,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

开篇用"天寒霜重、岁月飞逝"的冬景,烘托出周必明匆忙赶路的孤独身影。他怀揣着珍贵的经书(代表学问),内心保持着高洁的志向,虽然头发已白仍渴望通过科举考试实现抱负。

诗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像苍松的坚韧枝干般挺立,如老鹤带着不凡气概,说明他虽年长但精神矍铄。接着用大鹏乘风高飞的典故,暗示他终将实现凌云壮志。

后半段转到送别场景:学堂树影斑驳,学子们气质儒雅。大家期待周必明能成为道德典范,继续传承学问。最后以温馨的约定作结——明年春风和煦时,江南的师生们会翘首期盼他载誉归来,届时大家要像孔子弟子拉着叔孙通的衣袖那样,恭敬地向他请教。

全诗通过寒冬求学、松鹤比德、师生期许三个层次,塑造了一位老而弥坚的学者形象,传递出对知识传承的敬重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可贵精神。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跨越年龄的求学热情,以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