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灯》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灯火的情景,表达了人在孤寂中对光明、知识、情感的渴望与珍惜。
首联“钟断危楼鸟不飞,荧荧何处最相宜”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钟声停止,高楼上的鸟儿也不再飞翔,只有微弱的灯火在黑暗中闪烁。这里,“荧荧”的灯光象征着希望与温暖,而“何处最相宜”则暗示了人们对光明的向往与寻找。
颔联“香然水寺僧开卷,笔写春帏客著诗”将目光转向寺庙和书斋。寺庙里,僧人在香火中安静地读书;书斋中,客人在春日的帷幕下提笔写诗。这两句展现了灯光下人们追求知识与艺术的情景,灯火不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精神的寄托。
颈联“忽尔思多穿壁处,偶然心尽断缨时”则带有哲理性。灯光穿透墙壁,象征着思想与情感的交流;而“断缨”则暗指情感的断裂或失意。这两句表达了人在灯光下思绪万千,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尾联“孙康勤苦谁能念,少减馀光借与伊”引用了孙康借光读书的典故,表达了对勤奋苦读精神的赞美。同时,“少减馀光借与伊”也寄托了诗人希望将剩余的灯光借给需要的人,体现了对他人的关怀与慷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灯火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夜晚对光明、知识、情感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勤奋精神的赞美和对他人困境的关怀。灯光不仅是物质的照明,更是心灵的指引,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慕幽
五代吴至南唐初年诗僧。吴让帝大和七年(935)至南唐中主保大四年(946),曾书碑三通,刻石于寿州。又与齐己有过从。事迹见《宝刻类编》卷八、《唐诗纪事》卷七七。《全唐诗》存诗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