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天色将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又像飘飞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画般,江面上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
堪:值得。钓鱼人一蓑归去: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一蓑,一领蓑衣,即一个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色将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又像飘飞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画般,江面上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
注释
堪:值得。
钓鱼人一蓑归去: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一蓑,一领蓑衣,即一个人。
赏析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八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大,雪之猛。若说“雪乱舞扮极写雪之动态,“半梅花半飘柳絮”则进一步通过一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大艺术容量。作者以虚实相生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冬日江天暮雪图,短短几句却充满画面感和意境美。
开头"天将暮"三个字立刻把人带入黄昏时分的氛围。接着"雪乱舞"用动态的"乱舞"二字,把雪花纷飞的景象写得活灵活现。"半梅花半飘柳絮"这个比喻特别巧妙,既写出雪花的形状像梅花瓣,又写出雪花轻盈飘落的样子像春天的柳絮,把冬雪写出了春意。
最精彩的是后两句的镜头转换:远景是整片江天雪景,突然聚焦到一个具体的"钓鱼人"身上。这个披着蓑衣的渔夫在漫天飞雪中独自归去,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孤独而洒脱的意境。特别是"一蓑归去"四个字,既点出了渔夫的装束,又暗示了他不惧风雪的从容。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电影:先是大全景的暮雪江天,然后是特写的雪花飞舞,最后镜头跟着渔夫慢慢远去。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这些画面自然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冬日里别样的宁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