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

最撩人、雨边虫响,宵来催做凉意。
凭阑听取浑无赖,一段秋心捣碎。
风未已。
又瑟瑟楼头,铃语支更尾。
蓦然忆起。
忆月色那时,流光无碍,照万里千里。
曾携手,几度高楼倚徙。
天边昙誓犹记。
无端报罢铜街鼓,一霎鸳鸯欢坠。
今已矣。
纵朔雁归来,莫寄相思字。
还须梦里。
觅个去年人,倾心接膝,与话去年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种深秋夜晚的孤独回忆,情感细腻动人。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上片(前半部分)从秋夜的声音写起: 1. 开头用"雨边虫响"这个细节,立刻让人感受到秋夜的凉意。虫子叫声不是欢快的,而是带着催促秋天到来的意味。 2. "凭阑听取"四个字勾勒出一个孤独站立的身影,听着秋声,心里乱糟糟的("秋心捣碎"这个比喻很形象)。 3. 接着写风声、檐铃声,这些声音在夜晚显得特别清晰,营造出寂寥的氛围。 4. 突然笔锋一转,回忆起曾经月光皎洁的夜晚,那时月光可以照得很远很远,暗示过去的美好时光。

下片(后半部分)转入回忆和感慨: 1. 想起曾经和心上人一起在高楼徘徊,记得当时许下的誓言("昙誓"指短暂却美好的誓言)。 2. 但好景不长,"铜街鼓"(报时的鼓声)突然响起,暗示欢乐时光被打断,鸳鸯(比喻爱人)也分离了。 3. "今已矣"三个字特别沉重,说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就算大雁(古代传信的象征)飞回来,也不想寄相思信了,因为知道没有意义。 4. 最后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希望能找到去年的那个人,肩并肩坐着,聊聊去年的往事。这个结尾特别打动人,把无奈和思念都包含其中。

整首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 - 用秋夜的各种声音(虫鸣、风声、铃声)烘托孤独感 - 通过"月光万里"和"铜鼓报罢"的对比,展现美好与现实的落差 - 最后"梦里寻人"的愿望,把说不尽的思念都包含其中

就像我们现代人深夜失眠时,听着窗外的声音,突然想起过去的某个人,明知再也回不去了,却还是忍不住在想象中重温旧梦。这种情感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