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潜(为馀干赵同知题)

绪风初泛紫猊烟,拱手丝纶碧海天。
元祐讲官遗话远,定谁参破老僧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为馀干赵同知题写的,表达了诗人对赵同知的敬仰之情和对其为官之道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逐句分析:

1. 绪风初泛紫猊烟:“绪风”指的是初春的微风,“紫猊烟”形容香烟或雾气的紫色。整句意为:初春时节,轻柔的风中弥漫着紫色的雾气。这句营造了一种幽静、宁静的氛围,可能象征着赵同知为官刚上任时所处的环境。

2. 拱手丝纶碧海天:“拱手”表示恭敬的姿态,“丝纶”指的是诏书或命令,“碧海天”形容广阔的天空。整句意为:他恭敬地接过诏书,站在广阔的碧海蓝天之下。这句描绘了赵同知接过重要使命时的庄严场景,同时也暗示了他的广阔胸怀和远大抱负。

3. 元祐讲官遗话远:“元祐讲官”指的是北宋元祐年间负责讲学的官员,“遗话远”意指过去官员们留下的教诲深远且难以忘怀。这一句可能是在说,赵同知继承了古代智者的智慧与教诲。

4. 定谁参破老僧禅:“定谁”意为“到底是谁”,“参破”意味着领悟和理解,“老僧禅”是指佛教中的奥义。整句意为:到底是谁能领悟老僧所说的禅理呢?这一句运用了禅宗的比喻,表达出诗人认为赵同知是否能真正领悟并实践古代智者的教诲,需要时间去验证。

综合以上分析,这首诗通过对初春景象和赵同知行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赵同知的敬仰之情,并通过禅宗的比喻手法表达对赵同知能否继承古人教诲并践行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适合普通读者理解其精髓和魅力。

邹智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邹智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邹智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