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淮楚尾。暮云送、人千里。细雨南楼,香密锦温曾醉。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为语梦窗憔悴。
译文及注释
锦带吴钩,征思横雁水。夜吟敲落霜红,船傍枫桥系。相思不管年华,唤酒吴娃市。因话、驻马新堤步秋绮。
雁:一本作“淮”。话:一本作“诘”。驻马:一本作“车”。
淮楚尾。暮云送、人千里。细雨南楼,香密锦温曾醉。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为语梦窗憔悴。
注释
⑴荔枝香近:词牌名。《词谱》:“《唐史·乐志》:‘帝幸骊山,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荔枝香》’。《碧鸡漫志》:‘今歇指调、大石调,皆有近拍,不知何者为本曲?’按《荔枝香》有两体,七十六字者始自柳永《乐章集》注“歇指调”;七十三字者始自周邦彦,一名《荔枝香近》。”此词双调,七十六字。前片七句,四仄韵;后片七句,五仄韵。⑵南徐:即今江苏镇江。朱祖谋笺:《宋史·地理志》:元嘉八年立南徐郡,以东海为治下郡,以丹徒属焉。
⑶雁:一本作“淮”。
⑷话:一本作“诘”。
⑸驻马:一本作“车”。
鉴赏
“锦带”两句,点题。言友人锦衣玉带,身佩吴钩宝剑,将要奔赴当时的军事重镇——南徐(镇江)。词人祝愿友人,这次能随军出发,直捣北方留宿着大雁的沙滩畔(即深入敌占区)。“夜吟”两句,点出送友的时间与地点。“霜红”,即深秋红枫叶;“枫桥”,在苏州阊门西边。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可证明枫桥至少在唐时已成为苏州一个繁忙的水运码头。此言在一个深秋傍晚,词人至枫桥码头送友人赴南徐,并即席赋词。为填好这首送别词,他反复吟哦,并以手拍击旁边的枫树以协律,以至把火红的枫叶也震落下来。“相思”两句是说:我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与你这位年青的朋友却是情投意合,结成了“不管年华”的忘年交。因此,对于你的奔赴前线,我将会时时惦记。两人站在岸边殷殷话别,意犹未尽,索兴相携同去一家小酒店内,命卖酒女酌酒,复叙离别之情。“因话”一句承前,酒中重开话题。两个人酌酒言别,自然引发出对往昔的回忆,特别是两人在秋日中相处在一起的过程最容易因触景而提到。因而就提起了在过去的一个秋日里,两个人曾驻马在杭州苏堤,并沿堤步行共赏西湖中秋水一色的那一段往日里的美事。“新堤”,指苏堤。因苏堤是北宋苏轼在公元1090年(宋哲宗元祐五年)知杭州时所修,至词人任职苏州仓幕,时在公元1232年(宋理宗绍定五年)至1245年(嘉熙五年),相隔至多一百五十余年,所以梦窗称之为“新堤”。
“淮楚尾”两句,由送友转入辞别恋人。言词人又想起也是这样一个秋日的黄昏,却在不同的地点与自己的恋人话别。“淮楚尾”,即淮头楚尾,古时指江西省,这里泛指江南。“细雨”两句,承前。言自己过去在如烟般的秋雨笼罩下的“南楼”,与这位恋人相处,曾使他心迷神醉。那南楼中香气袭人,锦衾温暖,令他至今难忘。“花谷”三句是说:旧时的“南楼”谅必还在那儿吧?如果你到了那里,碰巧遇到这位艳若桃李的我的小恋人,请一定替我转告:我因为思念她的缘故,弄得如今十分消瘦。柳永《凤栖梧》词有“为伊消得人憔悴”句,梦窗即用此意作结。“花谷”,即指前句的“南楼”。下片从与友话旧送别,自然带出思念昔日的恋人,可见这位友人与作者的关系并非泛泛可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送别友人去南徐(今江苏镇江一带)时的离愁别绪,既有对友人旅途的想象,也有对往昔相聚的回忆,情感细腻动人。
上片:送别时的场景与心情 开头用"锦带吴钩"(华丽的佩刀)点明友人即将远行,思绪像大雁飞过江面一样悠远。夜里词人独自吟诗,红叶飘落,小船停泊在枫桥边——这些画面烘托出秋日的萧瑟和离别的寂寞。 "相思不管年华"是词人的感慨:思念不分时间,突然涌上心头。于是他忍不住叫来酒家女子,在热闹的街市借酒消愁。酒酣耳热时,两人谈起曾经一起在新堤上骑马踏青的快乐时光,更反衬出此刻的孤单。
下片:时空交错的深情 "淮楚尾"指友人要去的地方。暮云低垂,仿佛在替词人送别千里之外的友人。 接着笔锋一转,突然回忆过去:他们曾在南楼听雨对饮,在熏香温暖的房间里醉倒。"花谷依然"以下四句最妙:当年那个在花丛中偷笑的姑娘,面若桃花般明媚,如今却只能对着窗子憔悴——这里可能暗指歌女老去,也隐喻着青春欢愉的消逝。
词的精妙之处 1. 画面感强:霜红、枫桥、细雨、小桃李等意象组合,像电影镜头般切换 2. 情感对比:上片写当下冷清的送别,下片回忆过去的热闹,突出物是人非 3. 含蓄表达:最后不直说"我很难过",而用"梦窗憔悴"的意象让读者自己体会
全词没有痛哭流涕的夸张,却在酒杯、枫叶、细雨这些日常事物中,藏着最深的怅惘。就像我们送走老友后,突然看到一起喝过的奶茶店,那种说不出的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