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独居的人对远方故友的深切思念,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
前两句写眼前景:"静曲闲房病客居"——在幽静偏僻的房子里养病,"蝉声满树槿花疏"——听见满树蝉鸣,看见稀疏的木槿花。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孤独冷清的氛围,蝉鸣的热闹反而更显居所的寂寥。
后两句抒情:"故人祗在蓝田县"——老朋友就在蓝田县(距离并不遥远),"强半年来未得书"——却大半年没收到来信了。这里用"祗在"强调物理距离之近,与"未得书"形成强烈反差,突显心理距离之远。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只说对方不写信,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显思念之深。
全诗妙在通过日常小事(收不到信)和普通景物(蝉鸣、槿花)来表现深沉情感,让读者能联想到自己等待重要消息时的焦灼心情。最后两句尤其打动人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有时就是那个明明可以联系到你的人,却迟迟没有音讯。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