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楚天杳。
奈此山顽石老。
泥活活、苦竹冈头,愁度阴猿万松杪。
雁飞真不到。
马足羊肠空绕。
更谁念、释屩从军,中有刘郎正年少。
滑稽何可少。
叹相国流风,于今顿邈。
衣冠只博摇头笑。
便东华梦隔,西华交在,一官争抵归去好。
君听子规鸟。
懊恼。
乱怀抱。
指平野青徐,浮云海峤。
扶桑日上鸡鸣早。
甚登临回首,每当西照。
乡关一发,目巳断,青未了。
奈此山顽石老。
泥活活、苦竹冈头,愁度阴猿万松杪。
雁飞真不到。
马足羊肠空绕。
更谁念、释屩从军,中有刘郎正年少。
滑稽何可少。
叹相国流风,于今顿邈。
衣冠只博摇头笑。
便东华梦隔,西华交在,一官争抵归去好。
君听子规鸟。
懊恼。
乱怀抱。
指平野青徐,浮云海峤。
扶桑日上鸡鸣早。
甚登临回首,每当西照。
乡关一发,目巳断,青未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乡愁,充满了对人生选择的迷茫和对家乡的思念。
上片(第一段)描绘了荒凉的旅途景象: 1. 开篇用"楚天杳"(楚地天空遥远)定下孤独基调,接着用"山顽石老"形容山路的艰险难行。 2. "泥活活"写泥泞难走,"苦竹冈头"写环境荒凉,连猿猴都发愁,松树都显得很高。 3. 大雁都飞不到这里,马儿在羊肠小道上空绕,暗示这个地方偏僻难行。 4. 最后提到"刘郎"(可能指自己或他人)年少从军,却无人记挂,透露出无奈。
中片(第二段)表达对官场的失望: 1. 先说人生不能缺少幽默("滑稽何可少"),但感叹古代贤相的风范如今已消失。 2. 穿着官服只能换来别人的嘲笑,说明做官并不光荣。 3. 即便在京城有朋友,也不如回家好,用"子规鸟"(杜鹃,叫声像"不如归去")来强调这个想法。
下片(第三段)抒发思乡之情: 1. 直接说"懊恼",心情很乱。 2. 望着远处的原野和海上浮云,想到太阳从扶桑(传说日出处)升起,鸡都叫了。 3. 但每次登高回望西方(家乡方向),看到天边一丝云彩像家乡的轮廓,就望眼欲穿,可总是看不到尽头。
全词特色: - 用具体景物(泥路、苦竹、猿猴)烘托旅途艰辛 - 通过对比(做官vs归乡)表现内心矛盾 - 结尾用"乡关一发"的比喻,把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既形象又感人
简单说,这就是一首"在路上想家"的词,写出了古代读书人离家做官时的真实感受:路途艰难、官场没意思、最后发现还是回家好。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