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即事

趍世非身事,山中适性情。
野花多异色,幽鸟少凡声。
树影搜凉卧,苔光破碧行。
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远离世俗纷扰,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诗人用简单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闲适山居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首联"趍世非身事,山中适性情"直接点明主题:追逐世俗名利不是我的追求,山中的生活才最适合我的本性。这就像现代人说的"我不适合职场竞争,更适合隐居山林"。

中间两联用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山中的美好: - "野花多异色":山里的野花色彩斑斓,不像城市里千篇一律的盆栽。 - "幽鸟少凡声":林中的鸟叫声清幽独特,不像市井的嘈杂人声。 - "树影搜凉卧":躺在树荫下乘凉,感受自然的清凉。 - "苔光破碧行":踏着青苔漫步,脚下是鲜亮的绿色。

尾联"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最有意思:悠闲地寻找采药的地方,不知不觉好像找到了通往仙境的路。这其实是在说,当人完全放松、融入自然时,就会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愉悦,就像要成仙一样。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表达了现代人也向往的"逃离都市"心态 2. 用常见的自然景物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意境 3. 把简单的山居生活写得很有仙气 4. 传递了"放下功利心才能发现生活之美"的哲理

就像我们现在说的"慢生活"理念,诗人用800年前的语言,说出了现代人渴望的生活状态。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