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奠子 留襄州 花草粹编卷七

上楚山高处,回望襄州。兴废事,古今愁。草封诸葛庙,烟锁仲宣楼。英雄骨,繁华梦,几荒邱。雁横别浦,鸥戏芳洲。花又老,水空流。著人何处在,倦客若为留。习池饮,庞陂钓,鹿门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站在楚山高处,回望襄州时的感慨与思考。诗中融入了对历史兴衰、英雄事迹以及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

首先,作者站在高高的楚山上,眺望襄州,心中涌起对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情感。他想到了诸葛亮的庙宇被荒草覆盖,仲宣楼被烟雾笼罩,这些曾经的英雄和繁华景象如今只剩下荒凉的遗迹。这让他感到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英雄的丰功伟绩最终也难逃时间的侵蚀,化为一片荒丘。

接着,作者观察到眼前的自然景色:大雁飞过别浦,鸥鸟在芳洲上嬉戏。然而,花已老去,水依然流淌,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他感到自己像是一个疲倦的旅人,不知道何处是归宿,是否应该留在这里。这种漂泊无依的感觉,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归宿的迷茫与思考。

最后,作者提到了“习池饮”、“庞陂钓”和“鹿门游”,这些典故象征着隐逸的生活和远离尘世的理想。习池、庞陂、鹿门都是古代文人隐士的隐居之地,作者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或许他也在思考自己是否应该放下世俗的纷扰,选择一种更为淡泊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英雄逝去、繁华不再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归宿和隐逸生活的思考。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索,情感深沉且富有哲理。

高宪

金辽东人,字仲常。工诗善画。章宗泰和三年进士。官博州防御判官。辽阳城破,殁于兵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