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仙露曲
甘泉照月如钧天,千门万户生碧烟。碧天无云露盘出,明河夜拂金童仙。
栖鸦起啼曲城晓,大官步进青龙道。昆山玉尽武皇老,茂陵春风吹绿草。
魏人车马东方来,一朝秋燐飞空台。天荒地老骨亦摧,三川白日闻春雷。
蕙花兰叶参差起,微月斜明光泥泥,仙人之泪犹泚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汉武帝时代由盛转衰的沧桑画卷,用生动的画面和隐喻手法展现了权力、长生与历史变迁的主题。
开篇四句用"甘泉宫""露盘"等意象营造仙境般的宫廷盛况:月光下的甘泉宫宛如天宫,烟雾缭绕中,汉武帝为求长生建造的承露盘高耸入云,仿佛有仙人夜游。这里的"金童仙"暗指方士们装神弄鬼的求仙活动。
中间六句急转直下:晨鸦啼叫中,官员们依旧按部就班地上朝,但"昆山玉尽"暗示国力耗尽,"茂陵春草"点明武帝终将长眠墓中。最讽刺的是,当年被武帝派去寻仙的方士后人(魏人),最终带着武帝死亡的消息归来,曾经辉煌的宫殿转眼成废墟,只剩秋夜磷火飘飞。
结尾五句将历史沧桑感推向高潮:即便英雄如武帝,最终也化作黄土,唯有自然永恒——春雷唤醒大地,兰蕙依然生长。最后三句最耐人寻味:月光下随风摇曳的花草,像是仙人(或指武帝灵魂)流下的眼泪,既是对长生梦碎的叹息,也暗含对生命轮回的感悟。
全诗妙在通篇不见说教,通过"甘泉宫—承露盘—茂陵—废墟—野草"的意象链条,用画面对比自然展现盛衰无常的哲理。特别是结尾的"仙人泪",把历史感慨转化为可感的自然景象,让读者在兰蕙摇曳、月光粼粼的画面中,自己体会那份深沉的历史叹息。
李序
(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字仲伦,东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从许谦游,为文以左、国、史、汉为标格。隐东白山,与陈樵相唱和。序著有絪緼集《元诗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