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秋水观)

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喻此理。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稊米。嗟小大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记跖行仁义孔丘非。更殇乐长年老彭悲。火鼠论寒,冰蚕语热,定谁同异。
噫。贵贱随时。连城才换一羊皮。谁与齐万物?庄周吾梦见之。正商略遗篇,翩然顾笑,空堂梦觉题秋水。有客问洪河,百川灌雨,泾流不辨涯涘。於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渺沧溟、望洋东视。逡巡向若惊叹,谓我非逢子。大方达观之家未免,长见犹然笑耳。此堂之水几何其?但清溪、一曲而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庄子哲学为核心,用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人生境界。全词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用"蜗牛角上的战争"开篇,形象地指出世人常为蝇头小利争斗不休。但作者认为,人的心灵虽小却可包容天地,泰山在宇宙中也不过像一粒小米。通过鸠鸟与大鹏的对比,说明不同境界的人难以互相理解,就像夏虫不可语冰。

第二部分转入对价值观的思考。作者梦见庄子,讨论"万物平等"的道理。用"连城宝玉换张羊皮"的比喻,说明价值是相对的。随后引入"河伯见海神"的典故:黄河之神原本得意洋洋,见到大海后才知自己的渺小,这个转折点出"天外有天"的哲理。

最后回到现实场景,作者从宏大宇宙观中醒来,发现眼前不过是一条清溪。这个结尾巧妙地将哲学思考落地,暗示真正的智慧在于:既能仰望星空思考人生大问题,又能脚踏实地欣赏眼前的小确幸。

全词魅力在于用蚊子打架、小米粒、换羊皮等生活化比喻,把深奥的庄子思想讲得通俗有趣。核心是教人跳出狭隘视角,用开放心态看待世界——既不要做自大的河伯,也不要做争论冰火的虫子,而要在认清世界辽阔的同时,安享当下的平凡美好。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