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夏日修行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禅意。
首联"坐夏日偏长,知师在律堂"点明时间是漫长的夏日,僧人正在佛堂修行。"律堂"指僧人持戒修行的地方,暗示僧人严格遵守戒律的生活。
颔联"多因束带热,更忆剃头凉"通过对比写出夏日感受。僧人因束着腰带感到闷热,反而怀念剃头时的凉爽。这里用生活细节展现修行者的真实感受,显得亲切自然。
颈联"苔色侵经架,松阴到簟床"转入景物描写。青苔悄悄爬上经书架,松树的阴影投在僧人的竹席上。这两句用"侵"和"到"两个动词,赋予景物生命力,营造出幽静清凉的意境。
尾联"还应炼诗句,借卧石池傍"是诗人的想象:僧人或许会在石池边休憩,同时推敲诗句。这既展现了僧人雅致的生活情趣,也暗示修行与诗意生活的融合。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夏日修行的几个片段,展现了僧人清静淡泊的生活。诗人没有直接赞美,而是用具体的场景和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修行生活的宁静之美。最妙的是结尾的想象,将宗教修行与诗歌创作自然结合,给人以无限遐想空间。
项斯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