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石门最高顶诗

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
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
长林罗户穴,积石拥阶基。
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驶,噭噭夜猿啼。
沈冥岂别理,守道自不携。
心契九秋𠏉,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
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石门最高顶的经历和感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守。

诗的开头,诗人清晨出发,寻找绝壁,傍晚则在山上休息。这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探索和亲近。接着,诗人用“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描绘了山峰与建筑的对比,以及山岭与溪流的相映成趣,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长林罗户穴,积石拥阶基”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色,茂密的树林环绕着住所,堆积的石头支撑着台阶。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中的宁静与古朴。

接下来,诗人写到“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岩石连绵不绝,让人觉得道路被阻断,而密集的竹林则让人迷失方向。这里不仅描绘了山路的险峻,也隐喻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迷茫。

“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与创新的思考。面对新的道路,人们可能会忘记旧的方法;而离开旧的路,又会对新的方向感到困惑。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深思。

“活活夕流驶,噭噭夜猿啼”则描绘了傍晚时分溪流的流动和夜晚猿猴的啼叫,增添了山中的生机与神秘感。

最后,诗人通过“沈冥岂别理,守道自不携”表达了自己坚守内心之道,不随波逐流的决心。他欣赏秋天的果实和春天的嫩芽,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诗人以“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表达了自己平静面对生活,顺应自然的心态。

结尾“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则流露出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希望能与同样心境的人一起攀登高峰,追求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之道的坚守,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