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yà)轧兰桡(ráo)入白蘋(pín)。
碧绿如染的塘水波光滟滟倒映着星河,小船在“轧轧”的船桨声中驶入白蘋丛中。
星津:指星河,银河。轧轧:形声词,摇动船桨时发出的声音。兰桡:对船桨的美称。白蘋:一种浅水中生长的草本植物,亦称“田字草”、“四叶菜”。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ruǐ)有香尘。
水面盛开的莲花就像洛神仙女的袜子,到如今莲蕾之上还留有洛神仙女的香尘。
洛神:洛水女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碧绿如染的塘水波光滟滟倒映着星河,小船在“轧轧”的船桨声中驶入白蘋丛中。
水面盛开的莲花就像洛神仙女的袜子,到如今莲蕾之上还留有洛神仙女的香尘。
注释
星津:指星河,银河。
轧(yà)轧:形声词,摇动船桨时发出的声音。
兰桡(ráo):对船桨的美称。
白蘋(pín):一种浅水中生长的草本植物,亦称“田字草”、“四叶菜”。
洛神:洛水女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就内容来看,此诗写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荷塘景色,应是某年诗人在夜晚进入“绿塘”时有感而作。
赏析
此诗前二句从动态方面描写塘景,后二句则从静态表现塘景,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突出了塘景的晚间特点。全诗咏莲而不言莲,景物之间衔接紧密,应用典故而有不露痕迹之妙。
此诗前二句描写塘景,总体上以塘水的“摇滟”和“兰桡轧轧”的动态效果来表现塘景。具体来看,第一句用“接”字把“摇滟”与“星津”这水天两处的景色呈现在读者前,“星津”一词还突出了时间之“晚”;第二句则用“入”字把“兰桡入白蘋”的动态美写得活灵活现。
后二句并不直接描写莲花,而是以拟人化“洛神”之“袜”将莲叶、花等加以笼统的形容,以“莲蕊”所持有的静态特征来表现塘景,以晚间莲花的唯一标志性特征“有香”再次突出了时间之“晚”。
全诗咏莲而不言莲,但不仅有浓厚的色泽,而且也有细密的结构,景物与景物之间衔接得极紧极密,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着极其繁富的内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莲花》用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联想,展现了莲花的清雅之美。
前两句描绘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塘波光粼粼,仿佛连接着银河("星津"指银河渡口)。采莲船("兰桡")轧轧作响,划入开满白蘋的水中。这里用"摇滟"形容水波荡漾,用"轧轧"模拟船桨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后两句展开奇妙想象:诗人觉得莲花的清香,可能是洛神(水神)当年在水面漫步时,罗袜沾染的香气留存至今。这个比喻既写出莲花的芬芳,又赋予它神话色彩,让普通的花朵顿时有了仙气。
全诗妙在: 1. 动静结合 - 波光、船动是动态,花香是静态 2. 虚实相生 - 实写荷花,虚写洛神 3. 感官丰富 - 有视觉(绿塘)、听觉(轧轧)、嗅觉(香尘)
诗人用平凡景物写出不凡意境,让人感受到:美好事物往往承载着美丽的传说,自然之美可以引发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