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斋见示所模王廉州烟树晴峦横卷属题

老生有常谈,无欲观其妙。覃溪借评画,下士皆大笑。

岂知至人心,如镜常皎皎。燕处谢荣观,超然尘壒表。

四王擅名家,古逸惟元照。晴窗偶展卷,借题抒腹稿。

疏林带茅屋,风帆逐飞鸟。一重一掩间,烟云互萦绕。

直与造化游,匪矜神貌肖。旷林日干戈,庸流空自扰。

扁舟者谁子,危坐方持钓。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幅名为《烟树晴峦横卷》的画作,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和人生的深刻见解。

首先,作者提到“老生有常谈,无欲观其妙”,意思是说,很多人总是重复陈词滥调,而真正理解艺术之美的人,往往是那些内心清净、没有过多欲望的人。接着,作者借用“覃溪”这个人物的评价,指出那些浅薄的人往往会嘲笑这种高深的见解,因为他们无法理解真正的心灵境界。

作者进一步用“至人心,如镜常皎皎”来形容那些内心纯净、超脱世俗的人,他们的心灵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不受外界的干扰。这种人不会被世俗的荣华所迷惑,而是能够超然物外,达到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在描述画作时,作者提到“四王擅名家,古逸惟元照”,指的是画作中的四位名家,其中“元照”的画风最为古雅。作者在晴天的窗前展开画卷,借此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画中疏林、茅屋、风帆、飞鸟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画中的烟云萦绕,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

最后,作者通过“直与造化游,匪矜神貌肖”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看法:真正的艺术不仅仅是模仿自然的外貌,而是要与自然的内在精神相通。在纷乱的世界中,那些庸俗的人忙于争斗,而画中的扁舟和垂钓者则象征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他们静静地坐着,手持钓竿,心无旁骛,享受内心的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幅画作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艺术、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传达了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