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家信

口有平安报,中宵泪亦多。
经年曾不至,一纸定如何?
为子可堪此,持缄重自讹。
那禁先手战?老父字成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家信后的心情描写,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担忧。

首句“口有平安报,中宵泪亦多”,意思是虽然信中报告了平安的消息,但这种消息常常让人心中更加难过,因此诗人深夜里不禁流下了许多眼泪。这里的“平安报”是家信中的好消息,但诗人却因为对家人的挂念而感到悲伤,这反映了家人的平安对他来说是一种压力,而不是解忧。

接着,“经年曾不至,一纸定如何?”表达了长时间没有收到家信的担忧,担心家人的情况。这里的“经年”指的是很长时间,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而“一纸”则是指这封珍贵的家信。诗人通过这样的措辞,传达了对家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家信的重视。

“为子可堪此,持缄重自讹”则进一步表达了收到家信时的复杂心情。诗人担心自己在拆封家信时可能会因为激动而把信件弄坏,这里既有对家信内容的珍视,也有对家人的担心和复杂的心理。诗人像照顾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对待家信,生怕出一点差错。

最后一句“那禁先手战?老父字成蝌”描绘了一个令人难以忽视的场景:诗人拿到信后颤抖着手打开,但因为紧张,手一直在发抖,以至于写的字都像蝌蚪一样歪歪扭扭。这里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传达了诗人心中的紧张和激动,同时也增加了画面感。

整首诗通过对家信这一具体事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焦虑,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读者能够更加贴近诗人的心境,感受到那份宝贵的亲情。

宋湘

宋湘(1757~182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政声廉明的清官。他出身贫寒,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年轻时便在诗及楹联创作中展露头角,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清史稿· 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