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张平子墓

西鄂该通理,南阳擅德音。玉卮浮藻丽,铜浑积思深。
忽怀今日昔,非复昔时今。日落丰碑暗,风来古木吟。
惟叹穷泉下,终郁羡鱼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过张平子墓》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张衡的敬仰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首两句“西鄂该通理,南阳擅德音”点明了张衡的出身地和他的才华。张衡是西鄂(今河南南阳)人,他不仅通晓科学,还以道德和才华著称。这里通过地点和品德的描述,展现了张衡的非凡之处。

接下来的“玉卮浮藻丽,铜浑积思深”用比喻来形容张衡的成就。玉卮是古代盛酒的器皿,象征华美;铜浑则指张衡发明的浑天仪,象征深奥的科学思想。这两句赞美了张衡的才华和智慧,既有外在的华丽,也有内在的深邃。

“忽怀今日昔,非复昔时今”则突然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站在张衡的墓前,想到过去与现在,感慨时光不再,昔日的辉煌已成历史,现在的自己也与过去不同。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无奈。

“日落丰碑暗,风来古木吟”描绘了墓地的景象。夕阳下,墓碑显得黯淡无光,风吹过古树,仿佛在低声吟唱。这两句通过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与前面的感慨相呼应。

最后两句“惟叹穷泉下,终郁羡鱼心”是诗人对张衡的惋惜和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张衡已经长眠地下,诗人感叹他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而自己也在羡慕那些自由自在的鱼儿,暗含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张衡的敬仰、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哀思和对生命的反思。诗人将历史与现实、个人与时代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类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