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巫峡的壮丽景色,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首联“巫峡秋涛万里长,荻花枫叶乱苍茫”展现了巫峡秋天的辽阔景象:江水波涛汹涌,延绵万里,荻花和枫叶在秋风中摇曳,给人一种苍茫无边的感觉。这两句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秋天的壮美与萧瑟。
接下来的“青山碍目无闲地,白雁牵愁有夕阳”进一步深化了情感:青山连绵,挡住视线,仿佛没有一块空闲的土地,白雁南飞,夕阳西下,勾起了诗人的愁绪。这里,诗人用“碍目”和“牵愁”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眼前景色的感慨,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颈联“神禹柏残扶大气,长庚星堕静南荒”引入了历史与神话的元素: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曾种植的柏树如今已经残破,但仍能感受到它曾经的雄伟;长庚星(即金星)在南方荒凉之地落下,象征了宁静与孤寂。这两句通过历史的联想,增加了诗歌的厚重感。
最后两句“巳将今古同行客,何必登临忆侍郎”是诗人的感悟: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何必在登高望远时怀念那些过去的官员呢?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的情怀,认为人应当放下对功名利禄的执着,享受当下的自然之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巫峡秋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与深邃的思想。
张鸣善
张鸣善 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属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扬州。官至淮东道宣慰司令史。填词度曲词藻丰赡,常以诙谐语讽人。张鸣善身处元末丧乱之际,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因此多有刺时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