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智者("筑岩翁")的形象,表达了他心系天下却怀才不遇的复杂心境。
前两句描写这位老翁住在傅岩山下的石屋里,虽然身处幽静之地,却能通过自己的智慧与上天沟通。"幽通心与帝心通"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他的精神境界已经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层次。
后两句转折写现实困境:尽管他日夜忧国忧民、勤奋工作,却始终没能等到君王求贤若渴的召唤。"相霖"比喻能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贤臣,最后一句用疑问语气道出了他内心的焦虑——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呢?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这种反差:一个住在简陋石屋里的老人,却胸怀治国平天下的大志;明明有济世之才,却只能空等机遇。诗人通过这种隐居贤士的形象,实际上是在表达古代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典型心态。
张载
张载,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详。性格闲雅,博学多闻。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记室督、中书侍郎等职。西晋末年世乱,托病告归。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都以文学著称,时称“三张”。其中,载、协相近,亢则略逊一筹。《文心雕龙》说:“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一说,“三张”指张亢与张载、张协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