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宣府(古代军事重镇)从繁华到衰败的变迁,充满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前两句写宣府曾经的辉煌:和平时期,皇帝常来这里巡游,龙旗飘扬,一派盛世景象。"燕尾"指旗帜,"玉辇"是皇帝的车驾。
中间四句转折,写如今的衰败:当年歌舞升平的乐曲还在流传,但已变成羌笛吹奏的边塞哀愁。行宫里的槐树孤零零地立着,曾经热闹的酒楼也失去了往日的气息。"罗裙"代指歌舞,"御气"指帝王的气象。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那些骑着白马、束着青丝的英雄豪杰都已逝去,像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开国功臣,他们的功业也化作了荒芜的坟丘。这里用"白马青丝"象征建功立业的将领,"徐常"具体指明朝开国名将。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用具体的景物(旗帜、槐树、酒楼)和人物(皇帝、歌女、名将),生动地展现了历史变迁的无情,表达了对盛衰无常的深沉感慨。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