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蜡梅用前韵)

浅染霓裳,轻匀汉额,巫山行雨方还。最好是、肌香蜡莹,萼嫩红干。曾见金钟在列,钧天罢、筍虡都闲。妖饶似,晓镜乍开,绿沁眉山。
休夸瘦枝疏影,湘裙窄、一钩龙麝随鞍。便更做、山人倦赏,畏冷无欢。争奈冰瓯彩笔,题诗处、珠琲斓斑。清宵永,相对莫放杯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蜡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蜡梅的独特魅力。词的上半部分用"浅染霓裳"(淡黄色花瓣像轻染的彩衣)、"轻匀汉额"(花蕊像女子额间的淡妆)等比喻,将蜡梅比作刚沐浴归来的巫山神女,突出其清新脱俗的气质。接着用"肌香蜡莹"形容花瓣如蜡般晶莹,散发着幽香,而"萼嫩红干"则描绘花萼的娇嫩与枝干的遒劲形成对比。

下半部分通过"金钟在列"的典故,把蜡梅花比作宫廷雅乐结束后静静悬挂的编钟,赋予其高雅的艺术气质。"晓镜乍开"的比喻更是神来之笔,将晨光中绽放的蜡梅比作美人晨妆时打开的镜子,绿萼映衬着如远山般的眉黛。

词人特意反驳了世人只知赞美梅花"瘦枝疏影"的片面认知,指出蜡梅虽无艳丽色彩,但其"一钩龙麝随鞍"的幽香足以令人陶醉。最后通过"冰瓯彩笔"的作诗场景和"清宵永,相对莫放杯寒"的邀饮,表达了词人对蜡梅的痴迷,宁愿整夜对花饮酒也不愿离去。全词将蜡梅的形、色、香与人文典故完美融合,展现了宋代文人高雅的艺术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