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三首 其二

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
狂风簸枯榆,狼籍九衢内。
春序一如此,汝颜安足赖。
谁能驾飞车,相从观海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一种独特的衰败景象,传递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开头用两种花的对比展开画面:黄灿灿的芜菁花开得正盛,而曾经娇艳的桃李却已经凋谢。这里通过"黄黄"这个叠词,让人仿佛看到大片明亮的黄色花朵在田野间绽放的景象。

接着诗人用强烈的动态描写:狂风吹动着干枯的榆树,落叶散乱地铺满大街小巷。这种狂暴的自然力量与狼藉的场面,暗示着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自然规律。

"春序一如此"点明春天本就是这样更替变化的季节,诗人似乎在劝诫:你的青春容颜又怎能永远依靠呢?这里用反问语气加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感。

最后两句突发奇想:谁能驾着飞车,带我去海外看看呢?这个浪漫的想象既表达了诗人对超脱现实的渴望,也暗含着对生命局限性的思考。飞车这个意象既神奇又带着几分童趣,让整首诗在深沉中透出一丝轻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