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流水无情,潮(cháo)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流水无情送客,潮水拍打着空城,人因离愁而头发变白。听到离别之歌,我不禁抱怨夕阳无情,催人离别,顿生断肠之痛。
空城:石头城,建康的旧称。离歌:叶梦得《满庭芳》:“一曲离歌,烟村人去。”
东风官柳舞雕(diāo)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东风吹动,柳枝在雕花的宫墙上漂浮。离宫别院里,群花因伤感时节而落泪。双燕声声,好像诉说历代兴亡之事。
雕墙:雕花的宫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水无情送客,潮水拍打着空城,人因离愁而头发变白。听到离别之歌,我不禁抱怨夕阳无情,催人离别,顿生断肠之痛。
东风吹动,柳枝在雕花的宫墙上漂浮。离宫别院里,群花因伤感时节而落泪。双燕声声,好像诉说历代兴亡之事。
注释
空城:石头城,建康的旧称
叶梦得《满庭芳》:“一曲离歌,烟村人去。”
雕墙:雕花的宫墙。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至淳熙二年(1174-1175)春,是辛弃疾送别友人时所作的词。
赏析
词的上片借助景色描写离愁。“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送行的场景是在长江边上,本来没有感情的江水此时扮演了一个无情的角色,因为友人就要离别,就像滔滔的江水不可逆流一样,让人产生无限的伤感,简直就要把人的头发都急白了。“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离别的歌曲惹人伤感偏偏夕阳也像是催促友人上路一样越来越向西斜。“残阳”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词人送别友人,肯定不会在傍晚才送,这里用“斜阳”是为了说明作者与友人依依难舍,从上午到下午都舍不得分离,一直拖延到了天色将暮,可是词人依然抱怨夕阳为什么不能多停留一会,可见其离愁之深。
下片由离别之伤感生发而去,写到古今兴亡之事。一般送别作品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抒发离别愁绪。作者却一反常理,将建康这样一个六朝古都所具有的沧桑的历史兴亡之感用沉痛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建康也曾是魏晋六朝时极其繁华的城市,现在却是残柳摇曳,百花落泪,飞燕来去,似乎在诉说那朝代更迭的旧事。
这首词突破了一般送别词单为离愁而作的窠臼,不仅抒发了深深的离愁,而且还怀古伤今,抒发了沉重的兴亡之感,体现了稼轩沉郁雄浑的词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名为《酒泉子·无题》,通过诗人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悲凉和无奈。
首句“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意思是说,就像流水一般,无情地经过了这座空城,使得原本年轻的城头人变得满头白发。这里借用了流水永远向前的特点,比喻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它对人们带来的沧桑变化。
“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是说人们在离别时所唱的忧伤歌谣,夕阳西下时更是让人更加感伤,仿佛被人的心都割断了一样。这里表现了离别之苦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东风官柳舞雕墙”,则是描绘了一幅春风拂过,官柳随风摇曳,城墙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的画面。这里描绘的是一种明媚而又略带忧伤的春景,与前面的愁绪形成对比,增加了情感的层次感。
“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最后一句写的是宫中花开得十分美丽,好像是在为流落的人们洒下泪水。春风吹过,鸟儿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然而,这美丽的春景背后却隐藏着国家兴衰、人事变迁的深刻主题。宫中的花朵与双双飞翔的燕子,共同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常。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情感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过往美好事物消逝的哀伤。这种情感深刻而含蓄,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关怀,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深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