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七宝池中堪下钓。八功德水烟波渺。池底金沙齐布了。羡鱼鸟。周回旋绕为阶道。
白鹤孔雀鹦鹉噪。弥陀接引毫光照。不是修行何得到。一般好。西方净土无烦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祥和的世界,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极乐净土的理想与向往。

首先,词中提到“七宝池”,这是佛教中的一种象征,通常用来指代极乐世界或佛国净土。七宝池中的“七宝”指七种珍贵的宝石,代表了极乐世界的富丽堂皇。池中可以垂钓,意味着人们可以在其中享受宁静与安逸。

接着,“八功德水”是佛教中对极乐世界中八种纯净、有特殊功德的水的称呼。这里的“烟波渺”描绘了一片广阔宁静的水面景象,让人联想到宁静和平的境界。

“池底金沙”象征着净土的纯净与美好,沙粒细软,如同在天堂般的舒服。这里表达了人们向往的净土的纯净和舒适。

词中的“羡鱼鸟”表达了对池中鸟类的羡慕,同时这也是对净土中安宁生活的向往。池边“周回旋绕为阶道”比喻的是净土中通向神圣之处的道路。而“白鹤孔雀鹦鹉”都是佛教中常常用来象征吉祥和智慧的鸟类,它们的热闹声音增添了净土的生机与活力。

“弥陀接引毫光照”则是对西方极乐世界中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描述。这里提到的“毫光”象征佛陀的智慧光芒,指引人们前往极乐世界。这表达了佛教徒希望通过修行达到极乐世界的思想。

最后一句“不是修行何得到。一般好。西方净土无烦恼”直接表达了只有通过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的信念。而极乐世界的特点是没有烦恼,象征着无尽的快乐与和谐。

整首词通过描绘一个美丽的理想世界,表达了对极乐净土的向往和对修行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念。

净端

(1030或1032—1103)宋僧。归安人,俗姓丘,字明表,号安闲和尚。通经史,善诗书。肄业吴山解空讲院,参龙华齐岳禅师,得悟,因翻身作狻猊状,世称端狮子。后住湖州西余山,佯狂不羁,而辩才猛锐,名动四远,章惇等皆与之游。有《吴山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