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去南山寻访桂花,途中经过崇寿院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写刚到寺庙时的场景:迎接客人的僧人还没走下长廊,一阵带着桂花香的好风迎面吹来,让诗人瞬间陶醉到几乎发狂。这里的"好风"不单指自然界的风,更暗指佛门的清净之风;"生狂"二字夸张地表现出诗人被香气征服的惊喜。
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别怀疑佛寺里为什么有如此浓烈的清香,原来这里既有薝卜花(佛经中记载的圣花),又有曼殊沙华(佛教中的圣花),它们和桂花共同散发着香气。诗人巧妙地把桂花香与佛教圣花的香气联系起来,暗示佛门净地的芬芳不仅是花香,更是佛法熏陶的精神芬芳。
全诗通过寻桂的日常小事,把自然花香与佛门禅意自然融合,既写了桂花的浓烈香气,又暗喻佛法的熏陶力量。最妙的是"共借香"这个结尾,把世俗与超脱、自然与宗教完美统一,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禅意。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