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 题沈石田画卷用蜕岩词中孤山探梅韵

山深气古,老树尽查牙。
回峰仄,清溪畔,杏初花。
笋抽芽。
溪尽茅堂出,傍丛竹,开白板,中有客,且宾主,酌流霞。
竹外高楼,莫是春寒甚,尚掩窗纱。
看连峰驰影,渺渺雁程赊。
一片云遮。
甚天涯。
向香温处,茶熟候,空看画,坐冰衙。
风又起,也吹得,柳丝斜。
意些些。
愿结探春伴,问那里,酒人家。
欹籉笠,倚筇竹,数归鸦。
听说人生行乐,休孤负、似水年华。
奈年年落拓,纵迹类抟沙。
泪落悲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深山古树的画卷,充满自然野趣和人生感慨。

上半部分像放电影一样,镜头从远到近慢慢推进:先是大全景的深山老林,古树盘曲错节;然后镜头拉到溪边特写,杏花刚开、春笋抽芽;最后定格在竹林边的茅草屋,主客对饮的画面。高楼窗纱紧闭,远处山峰连绵,大雁飞过被云遮住,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孤寂感。

下半部分转到现实场景:作者在冰冷的官衙里看画,听着风声看柳枝摇摆。他特别向往画中的生活,想找人一起踏春喝酒,像画中人那样戴着斗笠、拄着竹杖数归鸦。但现实是年复一年的失意,就像握不住的沙,只能听着悲伤的笳声落泪。

最打动人心的对比:一边是画中自由惬意的隐士生活,一边是现实中困在官场的苦闷。最后三句特别扎心,把人生比作指缝溜走的沙,配上悲凉的笳声,把怀才不遇的辛酸写得淋漓尽致。全词就像用画笔和文字完成的双重创作,画中景越美好,越反衬出现实的残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