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乐二首 其二

极目眺修涂,平原忽超远。
心期在何处,望望崦嵫晚(○同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敦煌乐二首 其二》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并寄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首句“极目眺修涂,平原忽超远”中的“极目眺”意味着诗人站在高处,用尽目力远望,“修涂”指的是遥远的道路。“平原忽超远”则描绘了平原的广阔与无垠,仿佛一望无际。这两句诗通过视觉上的延伸,营造了一种旷远、辽阔的景象,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宏大与壮美。

后两句“心期在何处,望望崦嵫晚”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问自己:“心中的期盼和追求在哪里呢?”这里的“心期”指的是诗人心中所向往的目标或理想。而“望望崦嵫晚”中的“崦嵫”本是古代传说中日落之处的一个山名,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的晚年或者人生的尽头。因此,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焦虑,他在感叹时光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目标和追求的深深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内心的独白,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寻内心愿景的意象。诗人在辽阔的平原之上,望着天边的晚霞,似乎在寻找自己心中的方向和归宿,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王胄

王胄(558~613年),字承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生于润州建康城(今江苏南京),王导八世孙。隋朝大臣,文学家。少有逸才,初仕陈朝,陈亡入隋,晋王杨广引为学士。大业初年,为著作佐郎。从征辽东,进授朝散大夫。生性疏率不伦,自恃才高,凌傲时人。杨玄感常与交游,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谋反败亡,潜还江左,被捕坐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