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鼎现
夕阳西下,暮霭红隘,香风罗绮。乘丽景、华灯争放,浓焰烧空连锦砌。睹皓月、浸严城如画,花影寒笼绛蕊。渐掩映、芙蓉万顷,迤逦齐开秋水。
太守无限行歌意。拥麾幢、光动珠翠。倾万井、歌台舞榭,瞻望朱轮骈鼓吹。控宝马、耀貔貅千骑。银烛交光数里。似乱簇、寒星万点,拥入蓬壶影里。
宴阁多才,环艳粉、瑶簪珠履。恐看看、丹诏催奉,宸游燕侍。便趁早、占通宵醉。缓引笙歌妓。任画角、吹老寒梅,月落西楼十二。
太守无限行歌意。拥麾幢、光动珠翠。倾万井、歌台舞榭,瞻望朱轮骈鼓吹。控宝马、耀貔貅千骑。银烛交光数里。似乱簇、寒星万点,拥入蓬壶影里。
宴阁多才,环艳粉、瑶簪珠履。恐看看、丹诏催奉,宸游燕侍。便趁早、占通宵醉。缓引笙歌妓。任画角、吹老寒梅,月落西楼十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古代繁华都市的夜景,充满了富贵奢华的氛围,同时暗含一丝时光易逝的感慨。
上片用绚丽的色彩描绘黄昏到夜晚的景色转换:夕阳染红云霞,风中飘着脂粉香气,华灯初上时灯火像火焰般照亮天空,月光洒在城墙上,花影与灯笼的光晕交织。随着夜幕降临,灯火如芙蓉花般在夜色中铺展,仿佛秋水般流动绵延。
中片聚焦热闹的宴会场景:官员们仪仗华丽,珠光宝气,全城歌舞升平。宝马香车簇拥着威武的军队,烛火绵延数里,像万点繁星落入仙境。这里用"蓬壶"(传说中海中仙山)比喻灯火辉煌的城池,突显其如梦似幻的美。
下片转向宴会场内:才子佳人们头戴玉簪、脚穿珠鞋纵情享乐。但突然插入"恐看看"三字,透露出担心朝廷诏书突然到来、宴会不得不散的隐忧。于是人们抓紧时间通宵畅饮,任凭更漏声催、寒梅凋落,直到月亮西沉。结尾的"月落西楼十二"既写实又象征,暗示繁华终将散场。
全词最妙处在于:表面极力渲染富贵景象,却在细节处埋下时光流逝的伏笔("渐掩映""恐看看""吹老寒梅")。就像用金线绣华丽锦缎时,悄悄织入几丝暗线,提醒读者再美的盛宴也终有曲终人散之时。这种"乐景写哀"的手法,让词在奢靡中透出深沉的人生况味。
范周
宋苏州吴县人,字无外。范仲淹从孙。负才不羁,工诗词,安贫自乐。方腊起事,周率学舍诸生冠带夜巡,以大灯笼题诗其上。方腊将见诗,即为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