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荒诗

炀皇嗣君位,隋德滋昏幽。日作及身祸,以为长世谋。
居常耻前王,不思天子游。意欲出明堂,便登浮海舟。
令行山川改,功与玄造侔。河淮可支合,峰gH生回沟。
封陨下泽中,作山防逸流。船舲状龙鹢,若负宫阙浮。
荒娱未央极,始到沧海头。忽见海门山,思作望海楼。
不知新都城,已为征战丘。当时有遗歌,歌曲太冤愁。
四海非天狱,何为非天囚。天囚正凶忍,为我万姓雠。
人将引天钐,人将持天锼。所欲充其心,相与绝悲忧。
自得隋人歌,每为隋君羞。欲歌当阳春,似觉天下秋。
更歌曲未终,如有怨气浮。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
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吾闻古贤君,其道常静柔。
慈惠恐不足,端和忘所求。嗟嗟有隋氏,惛惛谁与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闵荒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隋炀帝的荒淫无度和残暴统治,表达了对昏君的批判以及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诗的开头直接点出隋炀帝继承了皇位,但他的德行昏庸,不仅没有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反而沉迷于享乐和奢靡的生活。他自以为是,不顾民生,甚至妄图通过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宫殿和船只来彰显自己的威权。他命令改造山川河流,企图通过这些工程来证明自己的功绩可以与天地相比。然而,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并没有给百姓带来好处,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诗中还提到隋炀帝荒淫无度,沉迷于娱乐,直到他到达海边,才突然有了建造望海楼的念头。然而,他的新都城早已变成了战场,百姓的苦难无处不在。当时的民歌唱出了百姓的冤屈和愁苦,但隋炀帝却对此毫无察觉,依然我行我素。他的暴政引发了百姓的反抗,最终导致了他的灭亡。

诗的最后,作者通过对比古代贤君的仁慈和隋炀帝的残暴,表达了对昏君的痛恨和对贤明统治的向往。贤君以柔治国,关心百姓,而隋炀帝则只顾自己的欲望,最终被百姓所唾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对比,揭示了昏君统治下的社会悲剧,呼吁统治者应该以民为本,施行仁政。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展现了作者对正义和仁爱的追求。

元结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