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①

西岩曾到读书堂,穿竹行沙十里强。
湖上梦馀波滟滟,岭头愁断路茫茫。
经过事寄烟霞远,名利尘随日月长。
莫道少年头不白,君看潘岳几茎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与故人重逢时,回忆起年轻时在西山读书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西岩曾到读书堂,穿竹行沙十里强”,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西山的读书堂学习,穿过竹林,走过沙滩,路途遥远而艰辛。这展现了诗人年轻时勤奋好学的精神。

颔联“湖上梦馀波滟滟,岭头愁断路茫茫”,诗人梦醒后看到湖面波光粼粼,心中却充满忧愁,前方的道路仿佛茫茫无边。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颈联“经过事寄烟霞远,名利尘随日月长”,诗人感叹往事如烟,早已远去,而追逐名利的尘世纷扰却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延续。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的向往。

尾联“莫道少年头不白,君看潘岳几茎霜”,诗人劝慰故人不要以为少年时不会老去,看看历史上的潘岳,他的头发早已斑白。这里诗人用潘岳的典故,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传达出对名利的超脱和对时光流逝的警醒。诗人以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为依托,将个人情感与普遍的人生哲理相结合,使得诗词既有情感深度,又具有普遍意义。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