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乐道院分咏枸杞

簇簇红霜映石坛,高标留借野人看。
风光牵挽藤三尺,秋色扶持竹半竿。
本草性凉消内热,仙家味苦带儒酸。
向来肺为忧时渴,欲卧篱根待一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通过枸杞这一植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先,诗中“簇簇红霜映石坛”描绘了枸杞在秋天的样子,红色的果实像是被霜打过一样,映衬在石坛上,显得格外鲜艳。这里的“红霜”既是对颜色的描写,也是对秋天凉爽气候的暗示。

接着,“高标留借野人看”表达了枸杞的高洁,它不需要人为的修饰,自然地生长在山野之间,供那些热爱自然的人欣赏。这里的“野人”指的是那些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人。

“风光牵挽藤三尺,秋色扶持竹半竿”这两句诗用拟人的手法,将风光和秋色赋予了生命,它们像是牵着枸杞的藤蔓,扶着竹子的半截竿子,共同构成了这幅秋天的画卷。这里的“牵挽”和“扶持”让人感受到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和谐共处。

“本草性凉消内热,仙家味苦带儒酸”这两句诗提到了枸杞的药用价值,它的性质凉,可以消除体内的热毒,而它的味道苦涩,带有一种儒家的酸涩感。这里不仅是对枸杞药用价值的描述,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即人生中既有苦涩,也有清凉的解脱。

最后,“向来肺为忧时渴,欲卧篱根待一餐”表达了诗人在忧虑时,肺部的燥热让他感到口渴,他想要躺在篱笆根下,等待一顿简朴的餐食。这里的“卧篱根”象征着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而“待一餐”则是对这种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枸杞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生动,情感真挚,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世界。

王弼

(?—1393)明初凤阳定远人,后徙临淮。善用双刀,号双刀王,有胆略。初结乡里,依山树栅自守。后归朱元璋,从破陈友谅、张士诚。洪武三年累功授大都督府佥事,世袭指挥使。十一年从沐英西征,封定远侯。后从傅友德取云南,随蓝玉出塞,战功皆著。二十六年召还赐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