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鸣蝉篇

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

长风送晚声。清露供朝食。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

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流乱罢还续。酸伤合更离。

暂听别人心即断。才闻客子泪先垂。故乡已超忽。空庭正芜没。

一夕复一朝。坐见凉秋月。河流带地从来崄。峭路干天不可越。

红尘早弊陆生衣。明镜空悲潘掾发。长安城里帝王州。鸣钟列鼎自相求。

西望渐台临太液。东瞻甲观距龙楼。说客恒持小冠出。越使常怀宝剑游。

学仙未成便尚主。寻源不见已封侯。富贵功名本多豫。繁华轻薄尽无忧。

讵念嫖姚嗟木梗。谁忆田单倦土牛。归去来。青山下。

秋菊离离日堪把。独焚枯鱼宴林野。终成独校子云书。何如还驱少游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听鸣蝉篇》通过描写蝉鸣,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诗的开头,诗人听到蝉鸣,感到一种无边的悲伤。蝉在玉树间群鸣,在金门旁回响,晚风送来它们的声音,清晨的露水是它们的食物。蝉在秋日高声鸣叫,似乎只有诗人能理解它们的孤独与哀伤。蝉身轻如叶,哀鸣时紧紧抱着一根树枝,它们的鸣叫声断断续续,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与酸楚。诗人听到这声音,内心被触动,不禁流泪。

接着,诗人联想到自己的故乡,已经变得遥远而荒芜,庭院中也长满了杂草。时光飞逝,转眼间凉秋的月亮又升起。诗人感叹,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艰险,就像河流蜿蜒曲折,陡峭的山路难以跨越。红尘中的功名利禄早已让诗人感到疲惫,镜中的白发也让诗人感到悲伤。

诗人提到长安城,那里是帝王居住的地方,钟声鼎食,人们追求荣华富贵。西望渐台,东瞻龙楼,说客们戴着小小的官帽,越使们带着宝剑游走四方。有人学仙未成就娶了公主,有人寻源未果却已封侯。富贵功名看似美好,但繁华与轻薄并不可靠。诗人感叹,谁还会记得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如今也像木梗和土牛一样被遗忘。

最后,诗人决定回归自然,回到青山下,采摘秋菊,独自在林中焚烧枯鱼,享受宁静的生活。诗人认为,与其像扬子云那样独自校书,不如像少游那样骑马自由自在地生活。

这首诗词通过蝉鸣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超脱,以及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人看透了功名利禄的虚无,选择了回归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卢思道

卢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师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学重于当时,仕于北齐。齐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择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时称“八米卢郎”。北齐末待诏文林馆。北周灭齐后入长安,官至散骑侍郎。一生的主要文学活动在北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