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桐树 一作:梓树;蟪蛄 一作:草虫)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译文及注释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zhào)歌归去蟪(huì)(g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zēng)
棹:船桨,此指船。蟪蛄:蝉科昆虫,初夏鸣。鱼罾:鱼网。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注释

棹:船桨,此指船。
蟪蛄:蝉科昆虫,初夏鸣。
鱼罾:鱼网。

评解

这是一首记游小词。初夏之夜,月色溶溶,桐花飘香。词人驾一叶扁舟,驶过曲折的柳湾和挂着鱼网的茅屋,听棹歌声远,蟪蛄幽鸣,愈显出夜色静谧柔美。下片以设问句点出有一池荷叶的桥边,从竹林中透出灯火和读书声的地方,正是词人结庐之处。画意浓郁,诗情荡漾,将读者引入优美淡雅、动静谐处的意境。全词清新柔和,流丽自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浣溪沙·初夏夜饮归》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初夏夜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归家的场景和心情。

首先,词的开头“桐树花香月半明”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夜晚的画面:桐树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月亮半明半暗地挂在天空。这里,桐树的花香和月光的朦胧感,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接着,“棹歌归去蟪蛄鸣”描写了作者乘船归家的情景。棹歌指的是划船时的歌声,蟪蛄是一种小昆虫的鸣叫声。这两者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归家的喜悦和自然的和谐。

“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进一步描绘了归家的路径和周围的景色。柳树弯弯曲曲地生长在水湾边,茅屋低矮,鱼罾(一种捕鱼工具)挂在旁边。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乡村的质朴生活,也透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满足。

然后,“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是作者在指认自己的家。他笑着指向远方,那里有一池荷叶,小桥横跨其上。这里的“笑”字,表达了作者归家时的轻松和愉悦,而荷叶和小桥则增添了画面的诗意和美感。

最后,“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描绘了家的温馨。灯火从纸窗中透出,修竹环绕,隐约传来读书声。这里,灯火、纸窗、修竹和读书声共同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传递出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初夏夜晚归家的美好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家庭生活的热爱与满足。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夜晚的宁静与温馨,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