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替你送行时没有酒也没有钱,规劝你饮一杯武昌的菩萨泉。
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低下头哪里泉水不能照见我?四方之地都如同这水中天。
四方:指各处;天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替你送行时没有酒也没有钱,
规劝你饮一杯武昌的菩萨泉。
低下头哪里泉水不能照见我?
四方之地都如同这水中天。
注释
①酌:斟酒,饮酒,这里是以泉水代酒。王子立:苏轼弟子,苏辙的女婿。
②四方:指各处;天下。
鉴赏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的开头一、二句“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描写了诗人自己为王子立送行,因为囊中羞涩,无钱买酒。但是作者心中是否因此而内疚呢,当然不是。因为诗人苏轼是一个清静、淡泊之人,他以一种达观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虽然是无酒无钱,但也毫不介意,酌一杯清甜的菩萨泉,以水代酒,照样可以见出真情。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寓含禅意。《楞严经》说:“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作者由菩萨泉之名联想到水天之佛,由泉水映出自己的影子联想到“修习水观”,此处泉水可以照见“我”,别处的泉水不也是同样可以照见“我”吗。四方之水,如菩萨泉一样,水中映人,水中映天。末尾两句正是劝告人们“修习水观,入三摩地”,进入禅悟之境。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送别朋友时的一种豁达和深情的态度。
诗的第一句“送行无酒亦无钱”,直接点明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的窘迫处境——既没有酒,也没有钱来举办一场体面的送别宴。这种坦诚的表达,反而让人觉得诗人的情感真挚。
第二句“劝尔一杯菩萨泉”,诗人没有因为自己的窘迫而感到尴尬,而是以菩萨泉(一种清泉水)代酒,劝朋友喝一杯。这里,菩萨泉不仅是一种替代品,更象征着纯净和祝福,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第三句“何处低头不见我?”,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无论朋友走到哪里,只要低头看看,就会想起诗人。这种情感超越了时空的阻隔,显得格外动人。
最后一句“四方同此水中天”,诗人将朋友即将踏上的旅程比作“水中天”,意味着无论朋友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诗人如同水天一色般的陪伴和关怀。这种比喻既形象又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来的美好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在送别时的深情和豁达。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也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让人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美好。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