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文丞相祠

元宋兴亡迹已陈,忠臣祠宇尚如新。
夕阳古树烟犹暝,夜雨荒阶草自春。
慷慨六歌空洒泪,间关百战竟捐身。
穆陵地下应相见,不负胪传第一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谒文丞相祠》是一首表达对历史忠臣敬仰和感慨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文天祥祠的景象,抒发了对这位忠臣的怀念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诗的开头提到“元宋兴亡迹已陈”,意思是元朝和宋朝的兴衰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但“忠臣祠宇尚如新”则表明,尽管朝代更替,文天祥这样的忠臣的祠堂依然保存完好,仿佛新的一样。这两句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忠臣精神的永恒价值。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祠堂周围的景象:“夕阳古树烟犹暝,夜雨荒阶草自春。”夕阳下的古树、朦胧的烟雾,夜雨过后,荒凉的台阶上却长出了春草。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既表现了祠堂的宁静与沧桑,也象征了忠臣精神的不朽,就像春草一样,即使在荒凉中也能焕发生机。

“慷慨六歌空洒泪,间关百战竟捐身”这两句直接表达了对文天祥的敬仰。文天祥在被俘后,写下《正气歌》等慷慨激昂的诗篇,最终壮烈牺牲。诗人感叹文天祥的慷慨悲歌和英勇捐躯,虽然已经过去,但他的精神依然让人感动落泪。

最后两句“穆陵地下应相见,不负胪传第一人”则是诗人对文天祥的寄托。穆陵是宋理宗的陵墓,诗人想象文天祥在地下与宋理宗相见,依然无愧于他作为“胪传第一人”(科举考试的第一名)的身份。这不仅表达了对文天祥的敬仰,也暗示了忠臣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文天祥祠堂的描写,表达了对这位忠臣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将忠臣精神的永恒价值表现得淋漓尽致。

章懋

(1437—1522)金华府兰溪人,字德懋,号闇然子,晚号谷滨遗老。成化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以谏元夕张灯被杖,贬南京大理左评事,历福建佥事。考满求致仕。家居以读书讲学为事,称“枫山先生”。弘治十六年起南京国子监祭酒。正德二年引疾归。世宗即位,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谥文懿。有《枫山语录》、《枫山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