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绿杨花扑一溪烟 其一

扑尽溪边路,杨花色正娇。
白疑飞六出,绿又散千条。
点缀宜书砚,颠狂入画桥。
迎风腰自舞,笼水雾难消。
曾擅龙池色,还同凤篆飘。
桃源如不远,渔子定相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溪边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杨花在春风中的轻盈与美丽。

开头两句直接点题,描绘了杨花盛开的情景:杨花在溪边路上纷纷扬扬地飘落,颜色娇艳动人。这里的“扑尽”形象地表现了杨花飞舞的密集景象,而“色正娇”则突出了杨花的鲜艳与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用“白疑飞六出,绿又散千条”来进一步形容杨花的形态。白色的杨花像是六瓣的雪花在空中飞舞,而绿色的杨花则如同千条丝带般散落。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生动,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杨花在空中飘舞的画面。

随后,诗人将杨花与书砚、画桥联系起来,展现了它点缀生活的意境。杨花轻轻落在书砚上,仿佛为文人墨客增添了一丝雅趣;而它在画桥上的飘舞,则显得格外自由奔放,仿佛在享受春天的美好。

接下来的两句,“迎风腰自舞,笼水雾难消”,进一步描绘了杨花在风中的姿态。它在风中轻盈地舞动,仿佛有生命一般;而它在水面上漂浮,与雾气融为一体,难以分辨。这种描写让杨花显得更加灵动和朦胧。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曾擅龙池色,还同凤篆飘”来比喻杨花的美丽与高贵。它曾经在龙池中绽放出独特的色彩,如今又如同凤篆般在空中飘舞。这种比喻让杨花显得更加神圣和不可侵犯。

结尾两句,诗人想象如果桃源仙境不远的话,渔夫一定会被杨花的美景所吸引,前来欣赏。这种想象让整首诗词增添了一丝梦幻色彩,仿佛杨花不仅美丽,还带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杨花在春天中的美丽与灵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看到杨花在空中轻盈地舞动,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