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徐贤恭、余建章谒马克思墓

攀山顶礼循微径,墓石苍凉暗夕曛。
遗蜕未嫌埋异国,流亡端为益人群。
卅年钻研书犹在,一室观摩耳愤闻⑴。
欲起先生勤对语,劳资今已剧争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作者和两位朋友一起前往马克思墓的情景,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敬仰和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他们一行三人沿着小路攀登山顶,来到马克思墓前。墓地的石头显得苍凉,夕阳的余晖让一切都显得暗淡。这里通过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也暗示了马克思的伟大与孤独。

接下来,作者提到马克思的遗体虽然埋葬在异国他乡,但他并不因此感到遗憾。因为马克思的一生都是为了追求人类的福祉,即使流亡在外,也始终在为人民谋利益。这里表达了对马克思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

然后,作者回顾了马克思三十年的学术钻研,他的著作依然存在,影响了无数人。作者在马克思的墓前,仿佛能够听到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见解,内心充满了愤慨和思考。这部分强调了马克思思想的深远影响,以及他对于社会不公的尖锐批判。

最后,作者表达了一个愿望:他希望能与马克思对话,讨论当今社会劳资关系的激烈冲突。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马克思思想的现实意义的思考。他希望通过与马克思的对话,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马克思墓的描写,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对马克思的致敬,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