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晨从若岘驿出发,遥望庐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和时光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雨后的庐山,山色青翠,空气清新,东风轻拂,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接着,诗人的目光投向远处的断崖,云层缭绕的地方,似乎有一条通往山顶的道路。诗人感叹,虽然山顶看似遥远,但只要努力攀登,终究可以到达。这里,诗人借登山表达了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暗示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实现理想。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人生中有许多无法掌控的因素,比如时间。他担心岁月流逝,自己可能会在追求虚名的过程中老去。这里的“空名”指的是世俗的功名利禄,诗人对此感到无奈和焦虑。他渴望摆脱这些束缚,早日追求内心的真正自由。
最后,诗人看着山上的小草,感到惭愧。小草虽然渺小,却安然生长,而自己虽然心怀理想,却未能付诸行动。这种对比让诗人感到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对时光流逝的焦虑,以及内心对自由的渴望。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引人深思。
独孤及
独孤及(725~777),唐朝散文家,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代宗召为左拾遗,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谥曰宪。集三十卷,内诗三卷,今编诗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