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王岑(一作崟)判官赴襄阳道

故人汉阳使,走马向南荆。
不厌楚山路,祗怜襄水清。
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
夜入橘花宿,朝穿桐叶行。
害群应自慑,持法固须平。
暂得青门醉,斜光速去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故人(可能是作者的朋友)前往襄阳的旅途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旅途的感慨。

首先,诗的开头点明了这位故人是汉阳的使者,骑马前往南方的荆州(今湖北一带)。这里的“走马”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匆忙与辛劳。

接下来,诗人提到这位故人不畏惧楚地(湖北一带)崎岖的山路,反而对襄阳清澈的襄水心生喜爱。这里的“不厌”和“祗怜”形成了对比,突出了故人对襄阳的向往和热爱。

然后,诗人描绘了旅途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在津头(渡口)看到了习氏的住宅,江边有夫人城(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古迹)。夜晚,故人在橘花中留宿,清晨又穿过桐叶继续前行。这些细节让旅途的画面更加生动,也暗示了故人旅途的艰辛与美好。

接下来,诗人转入对故人的劝勉和期望。他提到,作为官员,故人应该自我约束,避免成为“害群之马”,同时执法要公正严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期望,希望他在任职期间能够廉洁自律、秉公执法。

最后,诗人写到,故人暂时可以在青门(可能是地名或象征性的地点)醉饮一番,但斜阳西下,启程的时刻也快到了。这里的“斜光速去程”既是对时间的感慨,也暗示了故人旅途的紧迫。

整首诗通过对故人旅途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同时也通过旅途的艰辛和美好,反映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彩。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