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谣·何处笛
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隔。
离人几岁无消息,今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
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
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
江水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
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离人几岁无消息,今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
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
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
江水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
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一个人在深夜被笛声触动,回忆往事时的复杂情感。
首先,开篇的“何处笛?”直接点明了引发情感波动的源头——笛声。笛声在深夜响起,唤醒了沉睡的梦境,让人陷入深深的思绪中。接着,“竹风檐雨寒窗隔”描绘了环境的孤寂与冷清,风雨打在窗户上,仿佛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只留下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离人几岁无消息,今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这几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离别的亲人的深深思念。多年没有消息,如今已白发苍苍,却依然无法入睡,只能在回忆中寻找安慰。这种情感是普遍而深刻的,任何人读到都会感同身受。
接下来,“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江水映衬着山峦,柳枝如剪,花朵如染,美景却与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接着,“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描绘了女子在闺房中独自忧愁,泪水打湿了妆容,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思念。
最后,“江水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再次提到笛声,笛声伴随着江水,送别远行的客人,暗示着离别的无奈与伤感。接着,“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描绘了离别时的凄凉景象,芦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苍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与无法逾越的距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笛声、风雨、江水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巧妙地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与外在环境融为一体,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无法言说的孤独。诗词中的情感层层递进,语言细腻,意境深远,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共鸣与情感的震撼。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