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漱(shù)溅溅漱玉沙。
的的:鲜明貌。溅溅:流水声,玉沙:指银白色的浪花。
瓦瓯(ōu)篷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瓦瓯篷:一种简陋的船篷,形如瓦瓯(小盆)。阿戎家:指亲人所在。阿戎,指堂弟,这是晋宋以来的习惯称呼。
注释
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公元1326年除夕。泰定三年即为丙寅年。玉山:今江西玉山县,在长北岸。
的的:鲜明貌。
溅溅:流水声,
玉沙:指银白色的浪花。
瓦瓯篷:一种简陋的船篷,形如瓦瓯(小盆)。
阿戎家:指亲人所在。
阿戎:指堂弟,这是晋宋以来的习惯称呼。
赏析
此曲是除夕夜在舟中思念亲人而作,“每逢佳节倍思亲”,用简明自然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无限亲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除夕夜,乘船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景。
首先,诗中的“江梅的的依茅舍”描绘了江边的梅花,它们在茅屋旁静静绽放。这里的“的的”是形容梅花清晰可见的样子,给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感觉。茅舍则暗示了作者所处的环境是乡野之间,而非繁华都市。
接下来,“石漱溅溅漱玉沙”描绘了江水冲刷石头的场景,溅起的水花如同玉沙般晶莹剔透。这里的“漱”字生动地表现了水流的冲击力,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然后,“瓦瓯篷底送年华”则表达了作者在船上度过除夕夜的情景。瓦瓯是指船上用来盛水的器皿,篷底则是指船篷下的空间。作者在这样一个简陋的环境中,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这里的“送年华”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也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最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是作者在思念家乡,询问暮鸦自己家乡的方向。暮鸦是指傍晚时分的乌鸦,它们通常被视为归巢的象征。阿戎则是指作者的家乡。这里的“问暮鸦”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的情绪。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江边梅花、江水冲刷石头、船上除夕夜以及询问暮鸦等场景,表达了作者在漂泊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让读者在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诗词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