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雁和彦山韵》是一首描绘大雁南飞景象的诗。诗人通过大雁的视角,表达了它们的生活态度和迁徙的选择。
首句“叫月声声到枕儿”描绘了大雁在夜晚发出的呼唤,仿佛在呼唤月亮,声音连续不断,传到了诗人的枕边。这里诗人借用了大雁的叫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夜晚情境。
次句“稻粱虽饱岂能肥”则进一步说明了即便大雁吃饱了食物,它们也不会因此变得强壮。这里的“稻粱”象征着充足的食物资源,而“岂能肥”则意味着即使条件优越,但大雁的生活追求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的满足。这句诗暗示了大雁有更高的追求和目标,它们不仅仅满足于现状。
后两句“夜深且傍潇湘宿,明日晴空万里飞”描写了大雁在夜晚会选择停歇在潇湘之地,并且在天明后会飞向万里晴空。这不仅是对大雁迁徙习性的描绘,也隐含着大雁对未来的憧憬和远大的志向。潇湘之地在这里象征着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地方,而“明日晴空万里飞”则表达了大雁不畏艰难,勇敢追求远方的决心和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大雁的描述,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和理想的向往,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大雁的迁徙象征着生命的旅程,寓意着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精神。
赵时韶
赵时韶,魏王廷美九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二○)。曾为王伯大(留耕)客。有《孤山晚稿》,已佚。赵时韶诗,据《诗渊》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