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四月随醇邸巡海呈教 其二

万千气象蜃楼高,忽地齐烟涌六鳌。慈佛护持看献瑞,仙舟共济敢辞劳。

自怜坚壁心偏苦,却愧屯田诏屡褒。无限临歧依恋意,漫吟潭水答云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随醇邸巡海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对使命的忠诚以及对离别的不舍。

首先,诗的开篇描绘了海上的壮丽景象:“万千气象蜃楼高”,意思是海面上出现了如梦似幻的蜃楼,景象万千,令人叹为观止。“忽地齐烟涌六鳌”,则形容海浪翻腾,仿佛有巨龟在海底搅动,场面宏大而震撼。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海洋的浩瀚与神秘。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慈佛护持看献瑞”,暗示了作者对神灵保佑的感激,认为眼前的美景是吉祥的征兆。“仙舟共济敢辞劳”,则表达了作者与同伴们同舟共济,即使面对辛劳也毫不退缩的决心。这两句既体现了对信仰的虔诚,也表现了作者对使命的坚定。

然后,作者转而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自怜坚壁心偏苦”,作者虽然坚守职责,但内心却感到孤独与辛苦。“却愧屯田诏屡褒”,作者虽然受到了朝廷的褒奖,却感到愧疚,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还不够尽忠职守。这两句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自我反思。

最后,诗的结尾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无限临歧依恋意”,作者在即将分别的时刻,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情感。“漫吟潭水答云璈”,则通过吟诵诗词,表达了对这段经历的留恋与回应。这两句充满了深情,展现了作者对这段巡海经历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海上景象的描绘、对使命的忠诚表达以及对离别的不舍,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的赞叹,也有对内心矛盾的反思,最终以深情的离别作结,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