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夜晚的宁静与梦幻,同时暗含对往事的追忆和淡淡的哀愁。
前两句写雨后天晴的清爽——整夜的雨终于停了,空气中尘埃被洗净,整个世界变得清澈透明。这里用"荡杳冥"形容空气清新得仿佛能洗涤心灵。
中间四句是夜景特写:月光淡淡地照在高楼上,潮湿的草丛间萤火虫若隐若现。"腐草半流萤"这个画面既美丽又带着些许衰败感。接着用神话典故——电母(掌管闪电的女神)收起光芒,云台(仙人居所)的梦境醒来,暗示这宁静夜晚有种超现实的梦幻感。
最后两句借唐玄宗典故("雨中铃"指《雨霖铃》曲)表达思念——某个重要的人还未归来,只留下雨声中断续的铃声。这个结尾让整首诗从写景自然过渡到抒情,在宁静中透出怅惘。
全诗妙在把普通的雨后夜景写得仙气飘飘,又悄悄藏入人情味。萤火虫、月光这些日常景物,经诗人组合后就像一幅水墨画,清淡却耐看。最后用历史典故点题,让读者在欣赏美景之余,还能感受到诗人欲言又止的思念之情。
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