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询近作者书此示之

唐宋藩篱略未窥,狂歌自写此心悲。吾生不幸多言中,天意终无厌乱期。

临水登山行已老,吟风弄月复偕谁。思量何物供诗料,还学毗耶杜口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题为《客有询近作者书此示之》,意味着诗是应一位来访者的询问而作。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首句“唐宋藩篱略未窥”形象地表示诗人对唐宋文学传统知之甚少,暗示他可能生活在较晚的朝代,或是艺术修养不够深厚,没有完全领会唐宋诗词的精髓。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文学功底的谦虚态度。

“狂歌自写此心悲”表明诗人通过狂放的歌唱来表达内心的悲痛和无奈。这种“狂歌”可以理解为不拘形式,直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接下来,“吾生不幸多言中”表明诗人觉得自己在生活中遭遇了许多不幸的事情,这些不幸在诗中被提及。接着,“天意终无厌乱期”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不安的无奈,认为这种乱世是无法避免的。

后面的诗句“临水登山行已老,吟风弄月复偕谁”用具体的自然景象如临水、登山、吟风、弄月来比喻诗人年华老去,独自一人,无人相伴。这里的“风”和“月”常被用来象征美好和高洁,但诗人却只能独自享受,孤寂无比。

最后,“思量何物供诗料,还学毗耶杜口宜”表达了诗人思考自己还能写什么诗,是否应该像毗耶离那样的和尚一样,选择沉默。毗耶离是古代一位著名的印度僧人,他曾经选择保持沉默,这句诗暗示诗人可能对自己的现状感到迷茫,甚至考虑是否要沉默以对。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描述和对社会环境的反思,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无奈和对现实的深刻认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