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神秘的仙境,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首句“白云深处即仙山”直接点明了诗中的场景:在白云缭绕的深处,有一座宛如仙境的青山。这里的“仙山”象征着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理想之地。
接下来的“石室珠林尽日閒”进一步描绘了这个仙境的环境:山中有石室和茂密的树林,整日里都显得宁静安详。这里的“閒”字不仅形容环境的静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道士空留丹灶穴,渔郎曾叩白云关”这两句引入了两个人物:道士和渔郎。道士留下的丹灶穴象征着修仙的痕迹,而渔郎曾经叩响的白云关则暗示了仙境与凡间的界限。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仙境与凡间交错的神秘感的描绘。
“满天风雨客初到,绕径烟霞鹤未还”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初到仙境时的景象:满天风雨中,客人刚刚到达,而小径上缭绕的烟霞和白鹤还未归来。这里的“风雨”和“烟霞”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仙境的神秘与变幻。
最后两句“欲问隐沦无处所,隔溪流水自潺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却又感到无从寻找。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隐逸生活的美好,但诗人却无法真正找到这样的地方。这里的“隔溪流水”象征着隐逸生活的不可触及,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怅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幽静的仙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诗中充满了神秘感和超脱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张时彻
(1500—1577)浙江鄞县人,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所至有政绩,终官南京兵部尚书。五十三岁罢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范》、《善行录》、《救急良方》、《芝园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