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鸶

白蘋红蓼碧江涯,日暖双双立睡时。
愿揭金笼放归去,却随沙鹤斗轻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鹭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自然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和谐的向往。

诗的开头,“白蘋红蓼碧江涯”,描绘了江边的景象:白蘋和红蓼这两种植物在碧绿的江水边生长,色彩鲜明,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这里的“碧江涯”不仅指江水的颜色,还暗示了江水的广阔和深远。

接下来,“日暖双双立睡时”,写的是鹭鸶在温暖的阳光下双双站立,仿佛在打盹。这里的“双双”不仅指鹭鸶成对出现,还暗示了它们之间的亲密和和谐。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传达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

第三句,“愿揭金笼放归去”,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愿望。这里的“金笼”可以理解为一种束缚或限制,诗人希望能够打破这种束缚,让鹭鸶回归自然。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生态的尊重。

最后一句,“却随沙鹤斗轻丝”,写的是鹭鸶被释放后,与沙鹤一起在风中轻盈地飞翔。这里的“斗轻丝”形象地描绘了它们在风中舞动的姿态,象征着自由与和谐。诗人通过这一画面,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鹭鸶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谐与自然的向往。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画面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无则

生卒年不详。诗僧。《全唐诗》存诗3首,小传云:“无则,五代时人,为法眼文益禅师弟子。”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著录其诗1卷,今不存。检《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文益门人有玄则,为滑州卫南(今河南滑县东)人,南唐时住金陵报恩院。疑即其人。

0